首页 > 本地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老兵故事在线访谈微视点

老兵熊英凤:上战场前写好遗书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来源:仙桃日报

  人物名片:熊英凤,男,1960年出生,现居于毛嘴镇向阳居委会。1978年应征入伍,加入步兵一七 二团三营炮连,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退伍返乡。

  10月28日下午,毛嘴镇,深秋的暖阳洒向大地。在毛嘴镇退役军人服务站,62岁的老兵熊英凤坐在 椅子上,谈及过往的战斗经历,慷慨激昂。

  熊英凤家有九姊妹,他排行老五。1978年高中毕业后,留在毛嘴镇珠玑小学教书。年底征兵,想去 部队深造的他,果断报名。

  身高并不占优势的熊英凤在水兵体检受阻,转而报名特种兵,终如愿。入伍后,他被分至一七二团 三营新兵连训练,后转至步兵一七二团三营炮连。

  分到连队没多久,就接到了战斗任务。部队马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1979年2月,熊英凤跟着部队 登上列车,向南疆开进,经三昼夜兼程,到达广西崇左。

  临行前,熊英凤给父母写下了遗书表明以死报国的决心,并嘱托兄弟姊妹要照顾好父母,便义无反 顾地奔赴战场。因为战争的保密性,这封书信没有寄出去。

  后来才知道,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他接到命令紧急赶赴东线广西方向,而比他早4年入伍 的哥哥熊英仕,也正从云南方向奔赴战场。

  “我们兄弟二人当了兵,又同时上战场,去了就要好好打仗。”熊英凤说。而这一仗,打了七天七 夜。

  3月9日,他们团到达广西广渊,向前方进攻。熊英凤所在的炮连,丢掉粮食,每人负载80斤,包括 4枚手榴弹和1个炮身,穿梭在山涧密林,行走在陡坡小道,掩护步兵。由于长时间的负重,装备的撞击 ,战士们的肩膀、脖子、后背都勒出了血痕。快速行军,身体透支到了极限,熊英凤却说:“这都不要 紧,炮才是最重要的,引信不能落地,比自己的眼睛还要爱护好。”

  战斗打响后,熊英凤耳膜被震破,当时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听不到外面任何声音。后来回广西战 地医院检查治疗,他左耳膜震破穿孔内陷,听力下降60%。

  轻伤不下火线。熊英凤跟随部队继续前进。途中,越南飞机不断轰炸,还不时有冷枪从身边扫过。 他记忆最深的就是11日凌晨,下着绵绵细雨,为了配合步兵搜山,他们在山坡上趴了3个小时,一动不 能动,衣服全部湿透了。

  回国后不久,熊英凤因表现突出,留在部队。1982年12月荣获嘉奖令,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先进个人”,在军部演讲10余次。1984年,熊英凤退伍返乡,组织问他有什么要求,他什么都没提 。

  目前,熊英凤听力、视力不好,身体依然硬朗。他精心保存着部队的证书和材料,还收集了很多对 越自卫反击战的资料。他感慨,在部队的战斗经历,值得他铭记一生。(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周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