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专题 > 精准扶贫 > 评论在线访谈微视点

赵小娃:脱贫攻坚谨防“政策养懒汉”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来源:仙桃周刊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茶蔚村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姜同勋拒绝签字脱贫的通报》。通报指出,此前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评议会研判预脱贫对象,一致认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同勋一户达到脱贫标准,可以脱贫。但当片干部通知本人到村委会签字认可时,姜同勋拒绝签字认可,还说出“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都是拿给那些关系好的人享受了”的话。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前些天扶贫女干部刚“骂”贫困户,近日又有“拒绝脱贫”的典型,暴露出当前各地确有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干部拼命干、群众冷眼看”“干部不歇气、群众不满意”的尴尬窘境。问题值得深思,谨防“政策养懒汉”。

  脱不脱贫,先算一笔经济账。能不能脱贫,不是由哪个干部定的,也不是某个群众说的,关键看收入。据报道,该贫困户享受2018年农危改拆除重建指标补助3万元(因不配合拆除旧房,还有2万元未划拨)、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每年280元、A类低保每月304元等政策,同时务工收入3000元左右,有安全住房、无适龄学生、有安全饮水等。实事求是地说,对比贫困户脱贫退出5条标准,经济上“脱贫”基本没有争议,拒绝签字主要还是有心里疙瘩、依赖思想和精神贫瘠。

  满不满意,再问一句为哪般。 贫困户为何吐槽“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都是拿给那些关系好的人享受了”?或许是部分帮扶干部政策宣讲、沟通交流不到位,贫困户“得了好处不知情”;或许确有少数党员干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不公平,贫困户“伤了感情寒了心”。群众不满意,也说明工作有短板。党员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主动加强感情交流,真心实意解决问题,做到脱贫不脱政策,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返不返贫,激活一颗奋斗心。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如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关键靠个人。正如那女扶贫干部说的一样,“你看看那些开豪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抓好政策落实、产业发展等,更要注重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激活拼搏奋斗的决心,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当然,有个底线必须重申,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同时,对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确已经达到脱贫标准而拒绝脱贫的人,应加大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来源2019年11月29日《仙桃周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