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娃:全力以“复”助脱贫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发出决胜脱贫攻坚战动员令,为我们决胜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遵循。
当前,湖北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一方面贫困群众就业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复产有所延缓,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意愿有所下降,长时间“待工”势必导致收入减少,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脱贫难度和返贫风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须臾不可松劲懈怠,当务之急要解决好贫困群众复工问题。
湖北部分低风险县市在分级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保姆式服务“扶贫车间”全力以“复”,抓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牛鼻子”!当然,跑出复工复产助脱贫的“加速度”,还需打好组合拳。
一要精准对接优服务,变“两难”为“双赢”。加快复工复产,企业最紧迫的难题是“没有人干”,群众最急切的烦恼是“没有事干”。“扶贫车间”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贫困群众,恰好解决“两难”。相关部门既要保障好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政策服务,又要精准摸排企业招聘要求、招工信息,全面搜集群众就业需求、务工意愿,无缝隙解决了企业招工用工难和群众就近就业难,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企业复工复产和群众脱贫致富双赢。
二要紧盯市场窗口期,变“土疙瘩”为“金凤凰”。疫情期间,全国人民“被迫闭关”一个多月,当前各地分区分级逐步解封,相关专家预测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旅游、餐饮、鲜花等行业或将迎来井喷式的“深V反弹”。要紧盯市场“窗口期”,下好先手棋,精准强供给。比如,引导贫困群众“一村一品”调整产业结构,订单式将传统农副产品转移为特色果蔬、花卉等经济产业,让“土疙瘩”变成“金凤凰”。
三要拧紧致富产业链,变“输血”为“造血”。“扶贫车间”进村头,群众致富有盼头。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产业优势,正在加快招引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好项目,谋划到镇村以土地流转、吸纳就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命运共同体式”的“扶贫车间”,把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带上致富路,让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股份合作分红金,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致富,更好发挥培育一批主体、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综合效应。(来源2020年3月27日《仙桃周刊》)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