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仙下河畔,夏日好“食光”——仙桃夜市探访之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来源:仙桃日报

  入夜,暑热稍褪,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渐浓,位于仙下河畔的文化步行街夜市“火”起来。

  闪亮黄字灯牌、诱人美食海报、蒸腾的热气、扑鼻的香味……百米长的夜摊长龙,灯火如昼,人流如织。

  “老板来10串,特意骑车过来买的。”“微信到账20元、30元……”7月20日晚8时,一家烧烤摊前,老板黄晓手脚麻利地摆上数十串猪肉筋,双手来回翻动铁签,并询问顾客需要什么辣度。不到10分钟,前后有四五拨人排队点单。

  店前还摆着小推车,透明食品盒内放着新鲜生菜,供食客自取。“菜卷着肉,鲜嫩爽口、有滋有味。”空隙间,黄晓解答记者的疑惑。只卖猪肉筋,2元一串,日售近500串。节假日行情更好,她一天能卖出上千串。

  穿梭于夜市,仿佛进入美食海洋。不止仙桃本土特色卤味、小炒,四川钵钵鸡、陕西肉夹馍、长沙臭豆腐、香酥鸡柳……天南地北的风味小吃琳琅满目。夏日必备凉饮、现炸美食入锅,摊主们纷纷亮出当家招牌,招揽往来食客。

  今年“五一”假期,文化步行街夜市焕新升级,40多家摊位亮相开业,不少市民直呼变了样,“更上档次,堪比大城市网红夜市。”

  “统一摊位,接入水电、新增排水设施,商户做生意无后顾之忧,夏天不晒、雨天不愁、冬天不冷。”夜市物业经理别文军熟络地和店家打招呼,介绍夜市的新变化。

  有了固定的摊位,不用来回周折搬运推车、食材等,节约人力时间成本,“闺蜜冰粉”摊位正是其中之一。

  夏季成为“闺蜜冰粉”老板许文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今年她扩大规模,13平方米的店内,可容纳多台冷藏设备,小料台面施展空间更广。在夜市摆摊近5年,换了3处,这个固定摊位让许文有了“归属感”。

  清甜解腻的冰粉,是她的主打畅销产品,日销300碗。纯手工制作、当天备料售完,许文的冰粉圈粉众多食客。

  从婚庆公司老板转行摆摊卖冰粉,许文说现在的日子更有奔头,自己做的手工冰粉收获了许多回头客。每一声的“好吃”,让她倍有干劲。

  铁板鱿鱼的滋滋作响声、暴打柠檬茶的清脆捶打声、蛋炒饭的锅铲翻炒声、食客的畅快谈笑声……交织碰撞在夜市里,正合奏出仙桃夏夜的活力篇章。

  围坐小方桌前,吃肉串喝冰饮,市民代美桃总是爱和朋友来到夜市一家烈火牛肉摊位,享受松弛的宵夜时光,“特别爱周末来放松下,还介绍了不少新朋友在这里聚餐。”

  只见烈火牛肉摊位前,不少食客从冰箱自助挑选、耐心等待上菜。高温火炉前,师傅李志锋戴着口罩、手拿两把小铁铲,手法利落地在铁盘上铺满食材、撒上佐料,反复翻炒,香气四溢。

  “夏天不怕热,为了确保口感,用烈火炙烤,就是要的这个锅气。”今年是李志锋返乡摆摊的第4年,靠着这处不到5平方米的店面,一家人生活蒸蒸日上,每日营业到凌晨2时,还接受订单外送,90%以上的顾客都是回头客。

  为了让顾客更方便地吃到心仪美食,夜市里,正不断延伸出消费新场景。

  记者发现,不少摊位的招牌上张贴着巨大二维码,发展线上客户。熟客可以先下单再来速取,节省等待时间。

  休息间隙,经营凉皮的老板黄志雄手机收到回头客发来的消息,“打包2碗凉皮、1碗凉面。”

  一张张面皮摊平切条状,加上面筋、小菜、料水……看着制作过程,馋人不已。

  “都是当天上午做好面皮,食材从不过夜。”手工制作凉皮16年,黄志雄和家人以前在陕西务工,如今返乡开起了烧烤门店和凉皮摊。高峰时期,单日能销出400多碗。

  夜渐渐深了,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呼朋引伴,愉悦味蕾,抚慰身心,仙桃人的“美食之旅”也才刚刚开始。(文/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罗婉婷实习生金甜 图/记者邓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