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焕新蝶变 向美而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谱写品质城市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6日 来源:仙桃周刊
  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门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其一举一动勾勒着城市发展的崭新画卷,牵动着市民生活的点滴幸福。近年来,随着我市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品质不断提升,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正加速呈现——这背后,离不开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门的智慧与汗水。近日,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答进行了解答。
  问:今年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2025年,市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门围绕提升城市品质、补齐设施短板,实施了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10亿元,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稳步做好“提”的文章。坚持“一区一策”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重点提升小区内管网、道路、线缆等基础设施品质。目前,2000年以前建成的561个老旧小区中, 550个已完成改造,11个正在施工;2000年以后建成的99个老旧小区中,21个已完成改造,78个正在施工。改造后的小区地下、地面、空中面貌“焕然一新”。联合文旅、城管、林业等部门,全力补齐70个社区基础设施及“一老一小”功能短板,指导24个社区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完整社区覆盖率提升至34.3%。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力度,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0部、更新老旧电梯14部,逐步破解老年人“上楼难”问题。
  二是全力做好“畅”的文章。先后启动阳光大道东延、西环路北段、永康路南延、民生路南延、桃花岭大道东延5条总长度6.8公里主次干道路网建设,贯通了仙下河北路、五支渠西路、东堤北路、杜台中路4条“断头路”“瓶颈路”,畅通市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结合水环境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复州大道、大新路等6条老旧道路升级,优化黄金大道与干河路、黄金大道与锦瑞路、前通路与新城大道、钱沟路与新城大道4处交叉路口,缓解区域通行压力。按照“绿道+公园+商圈+街区”体系化建设模式,新建改造新城大道、前通河等32条城乡绿道47.08公里,为市民绿色出行、休闲健身提供更多选择。
  三是加快做好“治”的文章。加快实施城区雨污管网改造与水环境提升,新建改造大新路、沔阳大道等12条主次干道雨污管网23.6公里,正在建设交通路、青年路等10条主次干道雨污管网10.8公里。分片分区推进城区管网混错接整治和缺陷修复,已整治1575处混错接点位、修复1154处缺陷管网,城区雨污合流、污水收集能力不足等状况得到逐步改善。全面启动汉南河(仙下河)、肖杨河、洛江河、叶河等城市“六河”消劣提质行动,治水效能持续提升,老城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四是持续做好“守”的文章。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推动燃气、排水、桥梁等基础设施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实施城西、城东雨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和8处渍水点位改造,整治后的城西片区7.3平方公里、大新路沿线1平方公里基本实现“雨停水退”目标。通过“老旧管网更新+问题管网整改”双措并举消除燃气安全隐患,2.7万户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和119.24公里燃气“问题管网”全部整改到位,有力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问:绿道已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亲近自然的新去处。目前绿道建设情况如何?
  答:自2022年我市全面启动城乡绿道建设以来,已累计建成城乡绿道255.26公里,城市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2.05公里。我市绿道建设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突出“绿道+公园”,串联城市游憩空间。以电排河、仙下河、汪洲河、前通河等城市河流带状公园为“脉”,建设滨水型绿道61.26公里,串联起沿线风景,推动市民在可游、可赏、可休憩中逐步形成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同时,以青年公园、仙湖公园等城市公园以及百余处小而精的口袋公园为“叶”,建设公园型绿道44.75公里,配置休闲、健身、娱乐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加宜游的公园环境。
  二是突出“绿道+商圈”,激活老城老街活力。通过绿道建设扮靓老城、盘活资源、创造活力,沿江20余公里绿道不仅为老城增添了活力,更为沿江商圈带来了人气,打造了一条沿江美丽生态带、休闲旅游带、运动健身带和“夜间”经济带。随着人流量的增加,汉江大道沿线居民楼、老汉江船厂等闲置房屋及汉江大桥桥下闲置空间也被盘活,已有40余家餐饮、酒吧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入驻到老商圈,让汉江船码头重现“烟火气”,居民娱乐休闲有了更多好去处。
  三是突出“绿道+街区”,拓展公共服务功能。聚焦黄金大道、新城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道路型绿道129.25公里,有机串联了居民小区、商业街区等公共空间和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打造“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让绿色不仅铺进“家门口”,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服务。
  问:城市内涝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是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这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解决城市内涝、治理水污染,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们系统谋划、重点攻坚,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以管网整治为先手,全力疏通城市“地下血脉”。按照“两年完成、三年见效”的目标,分片分区对城区管网进行“体检”和“手术”,全力推进地下管网混错接整治和缺陷修复。目前,城市管网混错接点位整治和污水管网缺陷修复均已完成80%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管网混错接点位整治,明年年底完成污水管网缺陷修复。
  二是以设施建设为关键,不断增强城市“调蓄能力”。在排水防涝方面,已建成城西雨水泵站和配套管网,基本解决城西片区7.3平方公里的渍水问题。同时,大家非常关心的龙华山雨水泵站,其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全力推进青年路、青鱼湖大道等道路雨水主通道建设,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城东片区7.8平方公里的内涝隐患,显著提升区域的应急排水能力。
  三是以雨污分流为核心,着力优化城市“排水体系”。全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已完成了西环北路、龙昌路等20余条主次干道36.8公里的管网新建和改造。眼下,交通路、青年路等雨污管网建设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城区雨污水合流、混流状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善。
  问:明年将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请介绍下“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方向?
  答:“十五五”期间,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将锚定目标、扛责在肩、主动作为,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启动黄金大道、仙桃大道、大洪路等44.6公里老旧地下管网改造升级,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安全韧性能力。新建沪渝高速公路地面层通道等主次干道46.6公里,打通桂花台中路、紫满路南段“断头路”,每年新增城乡绿道30公里以上,构建系统健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智慧住建“1+1+N”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体系建设,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民生保障。因地制宜完善70个城市社区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二次供水设施以及停车、充电等市政配套设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完成2000年建成的56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惠及更多群众。继续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协作、居民共治的模式,加大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力度,争取每年推动加装电梯30部以上,不断“梯”升居民幸福感。
  打造更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以南城新区前通河、太子湖2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管理为试点,推进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运维改革,将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推动生活污水治理向“厂网一体、按效付费”转变。继续做好汉南河(仙下河)、肖杨河、洛江河、叶河等城市“六河”消劣提质行动,贯通水岸空间,更好满足市民“水岸游憩”向往。逐年将管网向乡镇周边镇郊村延伸,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实现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筑牢更加坚实的安全发展根基。持续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和居民燃气“三件套”更新,做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持续做好雨水提升泵站和雨水主通道建设,整治城区易滞路段,全面提升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布设物联感知、预警等安全监测设备,提升事故风险感知和预防能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许雅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